浙江海宁:火场见担当
更新时间:2025-11-10
点击数:
近日,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民兵教练员董孙瑜与河东街社区民兵连长管志烽在执行完任务返回途中,发现不远处一家厂房浓烟滚滚,黑色的烟柱腾空而起,厂房棚顶的火苗隐约可见。
“不好,着火了!”两人对视一眼,立即停车冲向现场。此时厂区内已有工人慌乱向外奔跑,现场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围观群众聚集但无人敢上前。观察火势后,两人找到现场的灭火器,毫不犹豫地冲进火场。
28岁的董孙瑜和29岁的管志烽都是退役军人,这一身份让他们在危急时刻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冷静与担当。管志烽目前负责社区消防工作,凭借专业经验,他迅速组织在场工人用湿布捂住口鼻,并有序指挥扑救。据管志烽事后回忆:“当时火势有复燃迹象,我判断干粉灭火器效果有限,必须控制蔓延范围。”
与此同时,董孙瑜一边协助控制火点、一边用手机记录现场情况,为事后排查留存依据。“保持现场影像资料很重要,这既能为消防部门提供参考,也有助于后续的事故调查。”董孙瑜解释道。十多分钟后,随着消防车辆赶到现场,火势被迅速控制。整个救援过程中无人员伤亡。现场一位工人感慨:“要不是他们及时出现,后果不堪设想。他们一看就是受过专业训练的。”
据了解,董孙瑜经常参与应急演练;管志烽作为社区民兵连长,近期还在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活动。两人均表示,这次的救援行动只是尽了本职责任。“遇到这种情况,上前处置是本能,也是责任。”管志烽说。董孙瑜也坦言:“虽然事后想想有点后怕,但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关键时刻必须稳住。”两位退役军人的行动不仅化解了一场险情,更以实际担当诠释着“退役不褪色”的忠诚本色。
在群众眼中,他们的果断与勇敢,是基层治理中温暖的“安全底色”。这场救援行动不仅是一场成功的火情处置,更是一次生动的责任教育,让我们看到退役军人在新时代展现出的担当与风采。
来源: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