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298次!老兵用“热血”演绎军人本色
近日,在浙江省金华市中心血站里,陈寅德和往常一样,撸起袖子,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第298次献血。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今年58岁的陈寅德已经坚持献血23年,累计献血总量高达132900毫升,相当于26—33个成年人自身的血液总量。这一路走来,他用自己滚烫的“热血”诠释了“退役不褪色”的本色和担当。
从“退役老兵”到“献血标兵”
1984年10月,陈寅德在上海武警中队参军入伍,因表现优异,次年,他就被提拔成班长并于1986年光荣入党,1988年退役。部队训练艰苦,但每每回忆起这段青葱的军旅生涯,陈寅德总会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他表示,4年军营的摸爬滚打,不仅让他练就一身好本领,更让他将军人无私奉献担使命的品质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生命中。
2000年的一天,陈寅德在路过市区人民广场的献血车时,抱着“测测自己血型”的好奇心,献出了第一次血。之后,他收到了一封感谢信,信中那句“虽然我不认识你,但我要谢谢你”让他备受感动,就此开启自己的“热血之旅”。
偶尔的一次献血不难,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自那时起,陈寅德每半年就参加一次献血,后来了解到献血小板能帮助更多的人,就每半个月跑金华献一次血小板,那时的交通还不发达,每次他都是自己骑摩托车来回,一趟就费上半天。年年如是,持之以恒,武义到金华40公里左右的路程,陈寅德就这么往返了298次。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是我的职责。”陈寅德说,无偿献血让他找到为人民服务的新途径。2000年至今,他一共获得8次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今年他还获得全国无偿献血的最高荣誉——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是当之无愧的“献血标兵”。
从“宣传大使”到“公益达人”
“一人可以献血百次,也可以影响百人献血一次,百人再献血百次,就会有更多的人获救。”这是陈寅德常挂在嘴边的话,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他不仅是一名无偿献血者,还是一名献血工作“宣传大使”。了解到很多人对献血有误解、有顾虑,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向周边人宣传献血的好处,在他的宣传带动下,妻子、邻居、朋友……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献血的行列,女儿更是在18岁那年,选择献血作为自己的成人礼。2006年,他加入金华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用自身经历和体会向社会大众讲解献血知识,宣传无偿献血的重要意义。
除了参与无偿献血外,他还积极参加其他志愿服务。汶川地震发生时,来自各地的救灾物资汇聚到金华市红十字会总站,救灾物资繁杂凌乱,人手不足。为此,他特地报名参加志愿队,帮忙打包整理赈灾物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抗疫物资紧缺,陈寅德自掏腰包购买口罩、矿泉水等物品,亲自将物资送到所联系的少妃村。现如今,他又担任中南社区第二党支部书记,在工作之余,他时常发动党员们参与交通劝导、慰问帮扶等志愿服务。
从偶然的初次献血到抗震救灾、扶贫帮困……陈寅德的公益之路越走越宽。截至目前,他已参加志愿活动500多次,累计服务时间逾3000小时,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公益达人”。
“法定的献血年龄上限是60岁,我能参与无偿献血的时间不多了,但我会在公益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陈寅德表示,自己的公益事业远未结束,这位老兵的“热血之旅”一直在路上……
来源: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