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举行“蓝焰逐浪·2023”水域救援实战化演练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防汛抗洪部署要求,全力做好“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各项应急救援准备,8月14日,甘肃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在黄河兰州段举行“蓝焰逐浪·2023”水域救援实战化演练。这是该省首次在黄河激流水域开展的实战化演练,也是首次新装备、新技术、新战法的全方位实战应用。省委宣传部、省应急管理厅等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领导及省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陆军、政委蔡建波现场观摩演练。
当前正值全省“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演练模拟强降雨导致黄河兰州段水位上涨,部分群众被困河心岛,有人员落水漂流,急需救援。汛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战情,接到灾情信息后,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闻汛而动,立即启动抗洪抢险救援预案,第一时间调集兰州、天水、白银、定西、临夏、兰州新区6个消防救援支队的190名水域救援专业队指战员,携带橡皮艇、冲锋舟、水面救援机器人、龙吸水大流量排涝消防车等水域救援专业装备器材赶赴发生汛情的水域,与森林消防总队及蓝天救援队共同搜救转移群众,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洪涝斗争的战斗就此打响。
演练现场,水陆空齐上阵,参演人员精神饱满,高精尖装备器材集中亮相。河面上,舟艇疾驰,救助被困者;桥梁上,救援人员构建绳索系统,实施拦截救援;空中,负重无人机向落水者精准抛投救生圈……演练科目突出防汛抢险实战重点,分区域设置舟艇编队行驶、水情侦察、便携式水上(下)救生艇救援、无人机辅助救援、横渡黄河救援、孤岛救援、桥梁速降救援、水面拦截救援、城市内涝排涝等科目,各支队参演救援力量迅速反应,综合运用各类水域救援技战术展开营救。
舟艇驾驶是水域救援最基础的训练科目,河面上20余艘冲锋舟协同配合,呈三角形、“S”形、“V”字形、一字形编队变换行进,快速驶近救援区域。在水情侦察救人科目中,救援人员操作橡皮艇携带水下地形探测仪、声呐生命探测仪和便携式水上救生艇赶往事故水域,对水下环境进行探测,精准定位落水人员位置后,利用便携式水上水下救生艇将被困群众转移上岸。
在落水群众呼救水域,负重无人机第一时间挂载救生圈飞抵落水者上方,在落水者抓住救生圈后,救援队员通过拖拽牵引绳索的方式,把遇险群众营救到岸边安全区域。在湍急的河流中,被称作“会跑的救生圈”的水上救援机器人,可以有效操控200米距离,快速准确到达落水人员位置,利用其自身浮力和移动性能,拖拽落水人员驶离危险水域。
黄河水面激流奔涌、暗流汹涌,有群众被困河心岛,有群众被卷入激流。为营救河心岛上的被困群众,消防救援人员采用个人攻击式泳姿横渡至河心岛,利用抛投器牵引方式,架设绳索横渡系统,建立起“空中运输传送带”,将水中孤岛被困群众转运至安全区域。根据被卷入激流的群众位置,救援人员一方面在大桥上利用护栏、旋翼式支架作为锚点,构建多个桥降绳索救援系统展开拦截救援,通过桥梁速降救援和电动升降机,将被困群众救至桥面;另一方面利用多艘冲锋舟架设拦截网精准拦截,高效实施营救。
“龙吸水”大流量排水抢险车,是城市排水的重要装备之一,能在较短时间内排除特殊区域的洪涝。在城市内涝紧急排水科目中,“龙吸水”垂直远程控制子母式大流量排水抢险车亮相,救援人员遥控着排水设备驶向“积水区”,按下按钮,一条条“水龙”顺着排水管飞出,如同“龙吸水”一般将积水抽走。整个演练过程中,全体指战员行动迅速、操作有序,突出“练指挥、练协同、练战法、练保障”,最大限度模拟水域救援实战,以良好的执勤备战状态,高效、安全地完成了演练任务,切实展现出全省消防救援队伍水域救援专业队和各类抢险队伍的应急反应及科学处置能力。
目前,结合全省洪涝灾害实际和防汛救灾形势任务需要,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坚持专常兼备、平战结合,组织全省142名指战员在黄河流域开展激流水域救援和舟艇驾驶技术培训,在兰州、临夏支队组建100人的省级抗洪抢险救援专业队,在水系较为复杂、洪涝等水域灾害事故多发的陇南、天水、甘南3地分别组建45人的市级救援队;30个辖区水域救援任务较重的消防站组建不少于10人的站级救援分队,构建起覆盖全省的“1+3+30”的三级水域救援专业力量体系。针对高风险区域和重点防汛地段,靠前部署前置备勤点2处、车辆14台、指战员186人,全面做好遂行抗洪抢险任务准备。
央视新闻、人民网、新华网、央视频、中国网、中国消防、微博政务客户端、甘肃法制报、甘肃新闻综合广播等50余家主流媒体及甘肃消防新媒体矩阵全程直播演练活动,400万人在线观看。
(刘瑞瑞)
来源: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