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灾,既自上而下也自下而上
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刘政
自然是美丽的,同样也是危险的。当雨水超出人类建筑的承载上限,甚至自然环境的承载上限,危机便会露出獠牙,爆发危及人民财产、生命安全的自然灾难。
当巨大危机到来,我国总是依托日益成熟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和人民群众的火热情怀,自上而下也自下而上地凝聚在一起。自上而下,既是从防到救的贯彻始终,也是党中央长期部署落地基层应急实践,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的过程;自下而上,既是一种帮忙不添乱的自救,也是一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共建,更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守望相助。
前不久,我国华北、东北等地区连续遭遇强降雨天气,海河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松花江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抗洪抢险及灾后重建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面对自然以灾害之问,我国以上下一心、共克时艰作答。
应急救援能力持续强化
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刀削斧凿;到“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婉约山水;再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的苍凉澎湃……我国山水之美莫过于此,这得益于辽阔的土地范围和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但对于防灾减灾救灾而言,也意味着我国自然灾害同样复杂多样、充满挑战。我国作为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特点就是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大。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作出具体部署。8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强调,要加强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能力建设,立足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突出区域性重大自然灾害救援需求,尽快形成区域救援实战能力。要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完善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加强和规范基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为防灾重点区域和高风险乡镇、村组配备必要装备,提升基层自救互救能力。
“这些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应急救援能力明显提升,成功处置了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和一些重特大事故。例如,去年四川泸定地震、重庆山火扑救,都非常有力、有序。”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在此前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按照“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的要求,应急管理部持续实施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构建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以军队应急力量为突击、以社会力量为辅助的中国特色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一是突出建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这支队伍是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国家队,过去承担的主要是防灭火,现在承担着全灾种、大应急的救援任务。通过改革转型,现在已经建成水域、山岳、地震专业力量5000多支,救援装备现在也大大提升,列装了无人机、大型排水泵、救援机器人等应急装备。
二是统筹各种救援力量的建设和协调。依托有关企业建设了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102支,覆盖矿山、危化品、隧道施工等高危行业,同时建设7支专业工程抢险专业队。另外将社会力量纳入救援体系,现在有大约2300支近5万人的队伍。
三是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指挥机制。现在国家应急指挥总部已经建成,正在投入使用;建立中央和地方分级指挥与队伍专业指挥相结合的机制;健全军地协调联动机制;重点加强基层指挥体系和指挥能力建设,提升基层应急指挥研判能力和现场指挥能力。
四是着力提高打大仗打硬仗的能力。按照军事化要求进行训练、提升能力。按照复杂场景进行从难训练演练、从快强化力量前置、从严强化应急准备。
避灾抢险能力显著提升
每一场防汛抗洪救灾斗争都是一次团结一心的作风检验,也是一次干部能力水平的检验。7月29日,京津冀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这场雨折射出当前我国防灾抢险能力已有了显著的提升,以北京为例,可见一斑。
8月2日16时,按照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门头沟区委区政府抢险救灾工作要求,北京全市消防救援人员抽调430余人,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卫生人员、路政人员、电力人员、通信保障等人员组成7个突击组,进山搜救失联村落。
清水镇是受灾最为严重的村镇之一,受暴雨影响,清水镇出现交通阻隔、信号中断等情况,一度与外界失联。
暴雨来时,清水镇成立了战时指挥部,统筹全镇村及社会力量,合力抗灾。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镇长胡新宇表示,“在提前转移人员方面,结合风险评估的情况,提前设置了安置点,安置转移的居民,也通知有风险的居民,可以提前投亲靠友,转移出去。同时,对游客进行了劝返。清水镇有1万多居民,此次暴雨洪水中,我们分三批,避险安置群众4545人次。”
暴雨结束后,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迅速得到恢复。
8月4日,国网北京延庆供电公司应急支援团队在门头沟区清水镇进行架空线路抢修工作,现场开挖电杆基础、立杆、正杆。
为保障洪涝灾害后居民饮用水安全,北京市卫监机构迅速行动、深入乡镇,自8月2日起的9日内,累计检查各类供水单位1505户次。对门头沟区二次供水单位开展全覆盖督查,水质关键指标现场快检合格率100%。
8月8日,清水镇已抢通全部32个村庄的应急道路,有个别道路目前需要步行进入。17个村及重点区域市政供电已恢复,其余各村通过发电机保障应急电力。此外,移动通信也在逐步恢复中。
8月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市防汛救灾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门头沟区委书记喻华锋介绍,道路中断期间,在陆航、警航直升机协助下,全区向22个受灾严重点位空投生活物资和药品,并将山区10名危重症患者和伤病员空运至城区救治。“随着救援通道逐步打通,我们同步调配应急救灾物资328吨送到群众手中。同时,设置1个区级、26个镇村安置点,妥善安置受灾群众。”
与此同时,北京门头沟区加紧修复因洪涝灾害受损的校舍,9月1日,门头沟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如期开学。
近日,北京市门头沟区农业农村局联合相关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深入雁翅镇、斋堂镇、清水镇等受灾一线,开展受灾农作物损失查勘工作。据悉,本次理赔还开设了理赔绿色通道,将在完成查勘和估损后7天内按照不低于估损金额的80%先行将保险赔款赔付到位。
“暴雨这几天,心里特别踏实,每天都能感受到村镇有关部门的关切,看到交通、水电在一步步好转,真是没觉得有什么可害怕的。我还看到很多年轻的志愿者帮忙抢修道路,特别辛苦,特别感谢。”家住门头沟雁翅镇的滴滴司机崔师傅告诉记者。
自救互救能力逐步增强
9月1日上午,在北京市门头沟区生态环境局,来自门头沟区京师实验学校的30余名中小学生,开启了与往常不一样的“开学第一课”——门头沟区生态环境局、门头沟区京师实验学校联合开展的“城市洪涝灾害的环境影响及防治策略”主题宣传讲座。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教授彭定志结合近年来城市屡次发生的洪涝灾害事例,从“科学认识城市洪涝灾害”“城市洪涝灾害的环境影响”“城市洪涝灾害的防治策略”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为孩子们讲解城市洪涝灾害、环境影响及其应对方式。“因为孩子们亲身经历过这次洪涝灾害,在理解相关知识时感触会更深。通过‘开学第一课’的形式,同学们能更好地了解城市洪灾的影响,在今后遇到类似情况时不慌不乱、沉着应对。”
灾难的距离并不遥远,一场暴雨、一次地震都能成为与死亡的近距离接触。在这份“不期而遇”到来前,多掌握一点防灾知识及时自救互救,就意味着多了一份生命保障。
不私自下水游泳、逃生楼梯不堆杂物、雨天不走山路、暴雨天避免外出、地震有序撤离……今年,我国已经度过了第十五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很多人通过防灾减灾日,参与培训演练、互动体验和实验展示等活动,学习防灾、减灾、救灾及安全应急知识,在互动体验和模拟演练中增强应对突发灾害的自救互救能力。
运用能力来保障自救,通过信念去实现互助。遭遇了门头沟暴雨的小吕告诉记者她的感受,“雨开始下的时候,完全想象不到最终的严重程度,通过这次困在家里的经历,反而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善意比我想象中更多。一方面,能够收到居委会的各种通知,咨询的事情很快都能得到反馈,获得了来自官方的信心;另一方面,居民楼里大部分住户平时没有交集,此时却会敲门确认邻居是否安全、没有失联,这种善意的‘破冰’让我觉得非常感动。”
“互救的前提是有自救的能力。”一名参与了门头沟救援工作的石景山区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员告诉记者,从加入救援队至今,每一次训练和每一次任务都令他成长,令他对自救更有把握,对救助他人更有信心。
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刘政